2007年1月30日星期二

兩位舊同學

之前沒有留意原來今天一位中學舊同學上了明報的訪問,另一個同學就得到2007全球青年領袖,真係厲害,congratulation~~~emoticon

楊詩敏 笑迎悲苦破惘 2007年1月29日

【明報專訊】「人生這樣短,笑或哭還是要度過,為何不笑度過?」

楊詩敏(蝦頭)曾在舞台劇《愈笨愈開心》("Xi Nai" on Rock)中,飾演一名天水圍年輕新移民陳師奶,為供養兒子和奶奶,她身兼數職,不眠不休。師奶好友不理解為什麼她的丈夫不幫她一把,在劇終前,她才輕描淡寫、不以為然地道出,丈夫原來早已在意外中離開了……

憑演活這個不屈不撓、樂天知命的角色,蝦頭成為新鮮出爐——第16屆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喜/鬧劇)。同樣,憑勇敢樂觀的人生態度,蝦頭在面對父母離異、工作迷惘的成長路上,也讓自己如陳師奶般,嘗試笑去迎接挑戰。

求學階段 生活幸福無憂

「蝦頭」成長在小康之家,有爸媽的庇蔭和照顧,生活尚算無憂。中學年代的蝦頭不喜歡念書,反而愛在台上表演。會考過後,蝦頭只是一心想逃離死讀書的環境,誤打誤撞下,走上了戲劇工作的路。

「那時我也沒有想過將來要怎樣,只是不想讀書。」父母對她的前途實行「積極不干預」政策,這樣的家庭環境,造就她當時「傻更更」的性格。她沒有想像過「將來」為何物,入讀演藝學院也只是一個巧合﹕「我只是陪朋友報名而已,朋友考不到,自己反而成功。」於是,「什麼是話劇都不太理解」的蝦頭,就成為了演藝學院的學生。

蝦頭在家中過被家人照顧的幸福日子,主修導演課的她於1999年畢業後,沒有固定積蓄,沒有計劃將來。可是,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突然「喝停」了她這種人生態度。「2001年我的父母決定離婚。那時有好強烈的感覺,認為自己要揹起頭家。」身為長女的蝦頭承認這是逞強的表現,因為如何撐起頭家,她無從入手。

父母的離異,令從來對如何掙錢養家毫不思索的蝦頭突然醒覺,畢業後不久的她頓然慌亂起來﹕「若要掙錢便不能只靠演戲,我只好找不同類型的工作,包括售貨員、賣保險、侍應等。」家裏的經濟支出及欠債都需要她解困,父母的分開令她過了既迷惘又失落的半年。

「另類」幸福 活出樂觀人生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之前的日子真的很幸福,但我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沒有理會外面世界發生什麼事。」蝦頭在長大成人後才面對父母離婚,但對她的打擊並沒有減少,然而她直言不再活在自己的幸福小天地,也是一件好事。

為了餬口而不惜放下對戲劇的熱忱,卻在因緣際會下,再與舞台結緣,遇上瘋祭舞台的藝術總監何應豐。「那時候何應豐在搞一些青少年創意工作坊,他知道我的情後問我有沒有興趣當導師。」蝦頭對舞台有關的工作表示十分有興趣,就再次投入戲劇的懷抱。

經歷過迷惘的一年,蝦頭重新回到屬於自己的創作空間,而且漸漸明白到自己的路,應該怎樣走。「我希望能夠發揮到自己學過的東西,無論是教育還是演戲,總之就想把自己學過的東西貢獻出來。」蝦頭曾於過去3年一邊作舞台排練和表演,一邊在小學裏擔任戲劇教育,發現兩者未能兼顧,「兩樣都要全情投入,也要花時間鑽研,現在的我比較適合做演員創作」。

2006年初,她決定暫別一班「超搞笑」的小一、小二學生,專心走演員的路。

蝦頭把06年形容為「豐收的一年」,因為她有機會跟規模較大的劇團及有經驗的導演合作。她坦言,得獎與否,對她來說,只是額外獎賞。

除了《愈笨愈開心》的師奶一角,蝦頭也演過不少草根的角色,包括屋妹(《馴情記》)、垃圾婆(《星下談》)、按摩院顧客服務員(《大汗推拿》)等。蝦頭不理解自己有哪些地方好「草根」,但這些角色都有另一些共通點﹕她們都有很強的生命力、抗逆力,這可能與她身上散發出樂觀積極的特質有關。

問到蝦頭將來有什麼計劃,現已清楚自己路向的蝦頭不用多想已能回答,答案卻仍然離不開家庭的影響:「若有機會的話,我會希望做一個劇,講述爸爸和女兒的關係,因為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很大,自己又不懂處理與爸爸的關係,或者透過舞台、表演,他看後會明白多一點吧!」

文:楊淑敏

圖:楊淑敏、資料圖片

透過書本電影 了解世事人事 2007年1月29日

【明報專訊】蝦頭認為身為舞台劇演員,觀察是很好的「子彈」,身邊的每件事物都可以放入將來扮演的角色中。蝦頭亦很喜歡透過看電影和閱讀去了解世界的人事物,以下是她推介的電影和書籍﹕

《花樣奇緣》改編自山田宗樹的暢銷小說﹕「故事中女主角的一生都很悲慘,但導演拍攝的手法很華麗,你完全不會覺得這個女子的一生很苦。」每一種經歷都可以有多個角度出發,你看到的和導演的又是否一樣?

賴聲川的新書《賴聲川的創意學》﹕「賴聲川是台灣著名的舞台工作者,在書中他介紹了創意金字塔,解拆創意從何來,對從事創作的人有啟發性。」書本欲帶出從認識自己走向創意之路,你願意經歷認識和接受自己的過程嗎?

城大法律學院學生獲選為2007全球青年領袖
-- 鄭誼群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法律學院學生陶榮先生獲「世界經濟論壇」選為2007全球青年領袖,以表楊他的專業成就和對社會的貢獻。

在城大法律學院修讀多年的陶先生,是本年度唯一獲此殊榮的香港人士。

陶先生現任城大法律學院和電子工程學系的特約教授,也是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的秘書長,正修讀城大法律學深造證書課程。他分別於1996年及2006年取得城大仲裁及爭議解決學文學碩士及法律學榮譽學士學位。

陶先生致力建立香港成為亞洲區內首屈一指的仲裁中心,而他選擇在城大法律學院修讀,是因為學院提供的課程獨特,師資優良。

他說:「城大是一所具遠見的院校,深明社會對仲裁專業人士的需求會不斷增加,因而在亞洲首辦仲裁及爭議解決學文學碩士課程。」

香港處理仲裁個案的數量在全球排行第四,僅次於內地、美國及歐洲。

法律學院院長兼仲裁及爭議解決學文學碩士課程主任馬培德教授表示,仲裁及爭議解決課程是學院的強項之一,而他們與陶先生及國際仲裁中心經常合作,推廣這項專業。

馬教授說:「陶先生是優秀的畢業生和學生,亦是學院的朋友,經常協助學院培育學生。」

在城大修讀法律碩士課程,是陶先生由工程師搖身一變成為仲裁專業人士的轉捩點。1998年,年僅29歲的陶先生獲前高等法院法官嘉柏倫先生之邀,擔任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秘書長一職。嘉柏倫先生乃陶先生修讀的碩士課程的榮譽教授。

陶先生因感自己太年輕而曾有一絲猶豫,但最後決定接受挑戰,並無悔當初所作的決定。自此,他便致力推動香港成為國際仲裁中心。在他的努力下,香港處理的仲裁個案數目不斷上升,網絡管理機構「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更授權香港處理包括
com、.org及 .net等的域名爭議。

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是國際性非牟利組織,致力吸納不同地區的領袖,參與推動全球性、地區性及工業事務。

「世界經濟論壇」每年均會選出250位41歲以下的傑出青年領袖,以表揚他們的出色表現及貢獻。今年共有4,000名人士獲提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