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7日星期一

再見衛斯理 書展06

星期三有書展看呀!!!!!!最值得看是金庸同倪匡的座談會~~~~~~~ 我自己十分喜歡看衛斯理的,差不多全部都看晒... 我最深印象是頭髮...衛斯理足足失蹤了十年...白素等他有如楊過在絕情谷等小龍女十六年,十分感人......... 我很喜歡前期的衛斯理...倪匡能夠在六十年代就寫出這劃時代的故事,絕不簡單...現在重看一點都不會覺得outdated...藍血人,老貓,天外金球都十分有印象.. 我記得少時看衛斯理十分怕...往往俾佢的封面嚇壞之後發惡夢.........xdd ------------------------------------------ 金庸與讀者座談會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的武俠小說,成為一代又一代讀者的最愛,引導我們走進中華文化的殿堂。金庸再次現身書展,與讀者會面。   日期:7 月 21 日(星期五)   時間:6pm - 8pm   地點:會展展覽廳 7 衛斯理回歸 —— 倪匡與讀者座談會   活了三千年的外星老貓、星際迷航的藍血人,在倪匡筆下,我們跟隨衛斯理的軌道,漫遊於想像力的邊界。衛斯理移民「外星」十載,最近回歸地球,將在書展與讀者見面。   日期:7 月 20 日(星期四)   時間:5pm - 6:30pm   地點:會展展覽廳 7 香港書展2006 http://www.hkcec.com/chinese/eventcalendar/event_fair_detail.php?fair_id=182   「去書展的人年年多過七一遊行,唔簡單啊!哈哈!」倪匡說。   一年一度的暑期盛事「香港書展」,將於下周三舉行。今年大會邀得這位為華文世界開創科幻小說熱潮的小說家擔任講座嘉賓,與讀者暢談「衛斯理回歸」後的點點滴滴。與這位在 1960 年代開展寫作生涯的科幻小說奇才談每年書展的熱鬧情況,頗為有趣。只因他的累積讀者人數要比每年去書展的人數多出無數倍,而他的著作,正影響着不同年代的閱讀風氣。   文學雜誌《字花》曾在網上進行調查,發現不少學生都有上課時偷偷在櫃桶底看書的習慣。當中,金庸的武俠小說及倪匡的衛斯理科幻小說,均榮膺「櫃桶底書」首位。訪問時,記者將這個有趣的調查結果告訴倪匡。   「哈哈!7、8 歲的時候,我喜歡裹着蓆子捲到床底下看書,大人叫吃飯都找不到我。我不喜歡跟別的小朋友玩,也不喜歡下棋,不喜歡辯論,只看書。」倪匡自言,他對閱讀的興趣到現在仍然非常濃厚,「只要是好書,我甚麼都看。」他說。 報紙連載   上世紀 60 年代的武俠小說,在報紙每日連載,人人爭住睇。倪匡說,在當時熱鬧的閱讀風氣下,他又看又寫。「顛峰時期,我曾經在不同報社同時發表 12 篇連載,內容絕對不會弄錯,但稿子倒經常送錯,還好報社的編輯們會自己解決這些問題。」愛讀其他武俠小說的他,也為不同的武俠小說家代筆。「記得有次為外遊的金庸代筆,臨行前他叫我不要把人物角色弄死,可是我把周芷若弄盲了,回來他紮紮跳,哈哈!」   開始寫作時,他寫武俠連載,後來看到好友金庸、古龍的作品,自認無法超越,加上他不喜歡古裝,於是轉個彎,將冒險、打鬥、俠義精神放進現代,加上想像力,衛斯理系列便出現了。可是,他自言是個「很求其的人」,「我寫稿從不打草稿,寫完也不重看,亦沒有把報紙珍藏。有人發現美女醫生『冷若水』有時變成『冷若冰』;而在『原振俠系列』第 29 部《魂飛魄散》中,曾說衛斯理有一個 20 多年無法解決的『天大的秘密』,我亦忘了交代。」 科幻小說潮   問倪匡寫過幾多書,他表示不記得,只能粗略作點算,「武俠小說有幾百本,大多數已找不到了。『衛斯理』比較有系統,加上『原振俠』,也有 90 多本吧?電影劇本有 400 部,全部沒有留下來。」但他倒記得 1963 年 3 月,出版社為他推出的第一本科幻書。「當時沒有這類題材,也不知有沒有市場,能夠出版,只是碰巧書商積存了一些紙質較差的紙。我沒有存稿,書稿是向讀者徵求的。」   這些年來,他筆下創造了原振俠、衛斯理、白素、李宣宣、齊白等深為讀者熟悉的人物。回顧數十年的寫作生涯,確實掀起過一陣科幻小說熱潮,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本,甚至更有傳言說他曾見過外星人,而且他自己就是衛斯理的原型。「我的小說不是寫實故事,角色全是憑空創造,可是衛斯理的經驗不等於我的經驗,我不是太空人,很多事都是誤傳。」他強調,只有某些內容構思,如複製人,後來巧合地在現實生活中出現。   65 年到 95 年,是他的寫作高峰期。「我通常在 1 小時可以寫 11 張稿紙。每天平均寫 2 萬多字。我不能說我是全球最多產的作家,但的確是天下寫漢字寫得最多的人,鬼佬不會寫漢字,再多產也不能和我比,哈哈!」 網上世界   在美國時,倪匡開始用電腦寫中文,用的是聲控輸入法。「環境有點雜音,聲控就失效。要在完全寧靜之下才能發揮功能,像我住三藩市,三更半夜和白晝一樣靜,就能跑出字來。如果樓上開水,或者馬路上有車經過就沒用了!」   數年前,他卻決定封筆。「過去寫了四五百本書,從未試過寫到一半便寫不出來,寫《只限老友》時卻多次發生這種狀況,寫出來也不滿意。我是第一個讀者,自己都不滿意,別人也不會滿意。人生總有『配額』,用完了,現在寫 100 字也困難,哈哈。」   現在,他只會每天用電腦上網,「太方便,報紙、小說一出版,同時也上載到網上。」所以,他的家裏幾乎一本書也沒有,只有幾本辭典。「書還是喜歡看,只是不會收藏。況且人生苦短,看書好比吃雞蛋,打開發現是壞的,就不會吃下去,乾脆丟了。」 ---------------------------------- 我喜歡的書   自己的書 —— 所有作家都最愛自己的文章,自己寫的最合口味。我最愛自己的《一個地方》,對讀者來說,它不是最受歡迎的。但對我來說,書中描述的環境是自我情感的投射,因為那裏,是個不用求知的地方。   金庸 —— 他作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寫盡人生百味,苦辣酸甜、世間滄桑。   蘇童 —— 這個後生仔寫得真好,最愛他的《妻妾成群》。書改編成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唉,名稱實在不知所謂。   馮驥才 —— 他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稱,《三寸金蓮》是我最愛的作品。   王力雄 —— 《黃禍》的作者,他寫很多關於西藏的書,如作品《保密》,書中描述人口流動遷徙引發的人口、生態、資源平均分配和慾望道德的失衡關係等,令我看得津津有味。   張大春 —— 他是我最喜歡的台灣作家,他的《城邦暴力團》將武俠現代化,也將生活武俠化,他筆下把市井小民變成身懷武功的江湖人物,令人看得過癮。 ---------------------------------- 新書看不懂   「大家討論我的小說,說是甚麼硬科幻軟科幻。其實我是寫連載的,兩天沒有緊湊的情節,讀者就不看了。在我來看,小說只分好不好看,哪管甚麼軟硬?」倪匡說,小說應該有生動人物、曲節情節才是好的小說。對新一輩作家的文章,他亦有以下意見:「很多諾貝爾獎得獎作品,都又悶又不好看。不明白為何部分作家總要用艱深的詞彙,我認為懂得字庫內十分一的詞語就夠用了。不過,我不敢講人家寫得不好,我只能說我領悟力低,我看不懂,哈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