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5日星期一

Fwd:譚香文:「會計師「食鐘」文化須糾正」

2008 年1 月29 日 信報財經新聞 談會計
會計師「食鐘」文化須糾正
http://www.mandytam.com/download/b5_newscol_hkej_20080129.pdf
上星期,我在地區辦事處接見市民,一位中年女士向我說,她朋友的
子女是新入行不久的會計師,每天都要工作到三更半夜,做父母的自
然憂心不已。回想十多年前我剛回港發展的光景,每天日做夜做,有
工作,無生活的日子,對這位女士的分享實在滿有共鳴。
我認為問題的根源是:會計師行「食鐘」的情況相當嚴重。我想先解
釋一下「食鐘」是甚麼一回事。會計師行派會計師核數都需要會計師
報告完成工作所需的時間,會計師行就是根據這些數據,計算核數工
作的成本和人力需要,然後向客戶徵收合理的核數費用。同時,會計
師行亦會根據這個數據,安排每個核數工作的人手需求,並作出人力
資源方面的策劃。

所謂「食鐘」,就是會計師蓄意少報完成工作所需的時間。例如會計
師實際需要十六小時才完成一項核數工作,卻向所屬的會計師行報告
只用了十二小時。換言之,就是隱瞞自己實際的工作時間。
為甚麼「食鐘」會成為會計師行的工作文化?很簡單,食了鐘,就可
以製造一個工作效率高的假象,上司只會看員工上報的核數記錄,誰
管我實際上用了多少時間?只要老闆覺得我工作效率高,表現好,他
朝考慮提升員工時,捨我其誰?結果,為了爭取表現,大家都「食鐘」。
你又食,我又食,就形成了一種文化。
這種工作文化去到極處,那些循規蹈矩,有碗話碗,有碟話碟的會計
師會被認為是工作缺乏效率,表現差,最終會遭逢被淘汰的厄運。對
此,我實在身同感受,我當年曾經就因為這個原因而離開一間大型會
計師行。
其實會計師行的老闆,對「食鐘」的文化也樂此不疲。因為若會計師
紛紛「食鐘」的話,從數據上看,完成一個工作所需的時間,肯定會
被競爭對手短,成本自然較低,會計師行就可以用更具競爭力的收費
水平接生意。今天會計服務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會計師行實在有很
大誘因,容許員工「食鐘」。
會計師流失率高任由「食鐘」文化在會計師行存在,無論是僱主還是僱員,都沒有好
處。會計師固然要繼續承受工時嚴重過長的痛苦,會計師行也要承受
會計師流失率偏高帶來的惡果。
會計師「食鐘」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令會計師行的人力資源規劃出
現偏差。舉個例,一件核數工作原本需要三個工作天,二十四個工時
才能完成,在「食鐘」效應下,會計師可能報告只需十六至十八小時
就能完成,作為一個在商言商的老闆,肯定會要求工作在兩個工作天
內完成。結果呢?二十四個工時就要在兩天內完成,會計師只好超時
工作,每天四個小時。一項工作已是這樣,何況每個會計師都需要應
付不只一項工作呢?那麼,我們又從何解決會計師工時過長的問題
呢?
得不償失
不要以為因為「食鐘」導致工時過長,只是會計師的問題,會計師行
的老闆可以置身事外。因為冗長的工時,是磨滅年青會計師工作熱情
的致命傷。有會計同業與我分享,指以往一個會計師會在一間會計師
行工作四年後才「跳槽」甚至轉行,但今天呢?只要兩年光景,會計
師的熱誠就會被磨滅殆盡,萌生去意。
對一個初出茅蘆,或者經驗尚淺的會計師而言,兩年剛剛好是在職培
訓,累積經驗的時間。如果會計師只要兩年就離開,會計師行為培訓
這個會計師而投放的資源,豈不是化為烏有?豈不是又要再掏腰包,
培訓另一班新血?所以,老闆容許會計師「食鐘」並不划算。
還有,核數是一項講求高度準確,質量要求相當高的服務,如果因為
員工工時過長,或者因為僱員流失率太高影響工作質量,無論成本因
為「食鐘」效應而被壓得多低,最終也是得不償失。
我期望會計師,無論是老闆還是員工,都不要期望利用「食鐘」作為
提升競爭力的捷徑,因為任由這個情況惡化下去,影響的是整個會計
行業的質素。我認為「食鐘」的情況必須消失,一些「死症」例如工
時過長和會計業界的惡性競爭才可望得到解決。
要杜絕「食鐘」的情況,我認為老闆必須先行第一步,嚴厲打擊員工
「食鐘」的情況,定期抽查。老實說,「食鐘」本身就是一種欺騙行
為,有違會計師的專業操守,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會計師都不應該容忍。
會計界長久以來的「死症」,只有靠業界自己才能解決,自己不願走
出第一步,任何的法律和社會政策都只是徒勞無功。我這個立法會的
業界代表,沒有你們的支持和配合,單憑一雙手,又如何使會計業界
的工作文化一夜變天呢?

沒有留言: